商丘古城怎么玩 商丘古城一日游路線推薦
商丘古城怎么玩?商丘古城一日游路線推薦。商丘古城特別大,朋友們出發時間早一些,一天就能轉完這商丘古城,下面小編推薦商丘古城一日游玩路線,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。
推薦一日游玩路線:歸德府城墻-應天府書院-宋國故城-八關齋-燧皇陵-火神臺-壯悔堂-穆氏四合院-開元寺-張巡祠-文雅臺-歸德府文廟-天主教堂-華商文化廣場
歸德府城墻
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(1502年)時被淹,次年筑土圍城。正德六年(1511)在舊城北重筑新城,以元代城墻為南城墻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包磚建成。南墻長950.6米,北墻長993.4米,東墻長1210米,西墻長1201米,周長4355米。高6米,頂闊6米,址闊9米。南為拱陽門,拱券式建筑,門洞全長21米,臺高8米。東為賓陽門,西為垤澤門,南為拱陽門,北為拱辰門。
應天府書院
即應天書院、睢陽書院,其前身為南都學舍,為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,位于商丘古城南湖畔,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。北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,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,宋仁宗景祐元年(1034年),應天書院改為府學,為應天府書院,慶歷三年(1043年)改為南京(北宋陪都,今河南商丘)國子監,為北宋最高學府。北宋初書院多設于山林勝地,唯應天書院設于繁華鬧市,人才輩出。隨著晏殊、范仲淹等的加入,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,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。
宋國故城
位于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,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于宋國都城的遺址,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之一。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,為周朝三恪、春秋五霸之一,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。宋國故城西墻的大部分以及南墻和北墻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,城墻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。城址平面呈長方形,東墻長2900米,南墻長3550米,西墻長3010米,北墻長3252米,總面積10.2平方公里,其面積約相當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。2000年,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?,F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八關齋
位于商丘古城南門外500米處的古宋河畔,進入院內,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亭內,有座八棱石幢。石幢高3.2米,每面寬0.5米,上面有顏真卿晚年親筆撰寫的《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》。唐朝大歷七年(公元772年),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,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,經殊死拼殺,終于救出睢陽全城兵民,保住了睢陽城。但田神功卻因苦戰成疾,生命垂危。睢陽百姓自發設“八關齋會”,捐糧捐款,請1000名僧人赴會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。一時,香供擺滿郊野,經聲佛號晝夜不息,四鄉百姓云集,車馬塞道。顏真卿有感于此,親自撰寫一篇 900多字的短文,題為《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》,刻于石壁。其書法藝術被中外收藏家、研究家和書法家愛好者所傾倒。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。
燧皇陵
即燧人氏陵。燧人氏在三皇五帝中位居三皇之首,其“鉆木取火,以化腥臊”,從而開創了人類走向文明的新紀元。燧皇陵坐落在商丘古城西南1.5公里處,燧皇陵總占地面積約440畝,墓冢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。燧皇陵為第十屆全國運動會“華夏文明之火”圣火火種的采集地。
火神臺
亦稱閼伯臺、火星臺,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.5公里火星臺村,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臺的遺址。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,還早2200多年,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?;鹕衽_形如墓,高35米,火神臺臺上建有閼伯廟,大殿、拜廳、鐘鼓樓等俱全。臺下有戲樓、大禪門等建筑。
穆氏四合院
坐落在商丘古城中山東二街路南(今睢陽區招待所院內)穆氏四合院原為一宅九院,存留下來的前院、東院和后院,只是當初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一。穆氏四合院按照傳統的建筑形式,座北朝南,以中軸線為中心,左右對稱,前低后高的形制而建,反映了長幼有序、男女有別的封建禮制。穆氏四合院展示出了古代建筑藝術的輝煌,為研究明清時期的中國建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本,從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、經濟的發展狀況。
開元寺
位于商丘古城西南2公里外火文化景區內,殿宇巍峨,佛像端莊,開元寺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。唐朝會昌年間,武宗下詔大除佛寺,佛祠因此遭焚滅銷毀,一無遺存。北宋時期,開元寺改稱寶融寺,南宋趙構即位后又將其改為商丘寺,后又改名開元寺至今。明清時期幾經重修后,法鼓重振,僧侶云集,香火旺盛,弘法利世。開元寺有不少帝王如趙匡胤、趙構等,以及許多文人墨客,都曾到此攬勝,被譽為豫東名剎。
張巡祠
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、八關齋對面,是為紀念“安史之亂”中為保衛雎陽而殉難的張巡、許遠等人所建。安史之亂時,叛將尹子奇率兵13萬圍攻睢陽,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。張巡受命于危難之時,與士兵同仇敵愾,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。他用兵如神,屢戰屢勝,破了敵軍的鵝車攻城,又施巧計與敵軍搶糧,后火燒敵軍柴道,再用草人借箭十萬,使敵軍遭受重創??上ё罱K因沒有后援,城破殉難,但是他為平息叛亂,保護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勛。
文雅臺
位于商丘古城南湖東南畔,是當時孔子在宋國的講學舊址。魯哀公三年(前492)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,史有“過宋代檀”之說,即此。西漢時梁孝王在此建亭臺樓閣,嘗邀司馬相如、鄒陽、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,故有文雅之名。土臺高2米,面積8800平方米。原有房舍數憧,院內有兩層六棱亭,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,傳為唐吳道子所繪?,F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等,珍藏于古城內的睢陽博物館。
歸德府文廟
位于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院內,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筑,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(公元1555年至1559年),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??鬃又苡瘟袊鴷r,曾在此講學,后人為紀念孔子,就在此修建了文廟。前有畔池,并立有范仲淹的塑像。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殿后學(堂)布局不同的是,歸德府文廟是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,形成了左殿右學的獨特建筑格局。
天主教堂
坐落在商丘古城葉隅首路北姜老鍋公館內。1924年遷至城內商丘古城中山南街64號,到1948年先后建大小樓房五座,二百一十余間,占用土地一十四畝,分為五個院,第一道院,進大門往北,供教友望撒,住宿和小學醫療所之用;第二道院,是神甫院,包括神甫樓,主教府,大小禮堂各一座,平房六間;第三道院,進大門往南,是男修道院,有樓房一座,平房五間;第四道院,是女修道院,在禮堂北面,有樓房一座平房數間;第五道院,是嬰孩院,在女修道院的東邊,有北屋平房六間。
華商文化廣場
是商丘市繼承和發揚“三商文化”而建設的大型旅游文化廣場,是為了紀念華商始祖王亥而修建,位于睢陽區華商大道西段與平原南路交匯處。每年在此舉行大型的文化活動和廟會,著名節慶活動為兩年一次的中國商丘華商文化節。
相關攻略:商丘古城附近住宿 商丘古城住宿攻略
標簽:游玩攻略